馬主才是賽馬命脈
卡洛斯
02/05/2025
也許在很多人心目中賽馬是由練馬師、騎師又或者馬會管理層主宰,但實際上馬主才是賽馬的命脈,其他人都可以更替,但如果沒有人養馬,這賽馬活動就很大機率辦不成了。
假設我們以每匹馬平均300萬港元計算,每年入口五百多匹馬,也無非16、17億元,不是一個小數目,但以比方說香港賽馬規模也並不是應付不來。當年韓國賽馬初萌芽時也曾試過用公司制,即由馬會養馬去比賽,澳門也試過由馬會出資養部分馬匹維持馬口比率,但這些模式都驗證過不太成功。馬主們的參與是不可或缺,因為這帶來很多互動,馬主有馬出會約同親戚朋友入場,這些親戚朋友又會與身邊人分享訊息,在各式人等包括馬主、騎師、練馬師及他們身邊的各式人等有着形形式式的互動,這才是賽馬令人着迷之處。
大家試想想假設香港所有馬匹都由馬會擁有,還有沒有參與及投注的興趣?
養馬受經濟環境影響
馬主養馬意欲很受經濟大環境的影響,這是必然的事,搵錢艱難就必然會減省一些不必要消費,而在目下世界政治上大變局帶來的經濟不穩定性之下,很多行業都大受打擊,如何保住馬主們養馬的興趣,是全世界馬會(也許除了杜拜)的一大挑戰。香港馬會應對方法是加獎金尤其是特別獎金,及減養馬費,但如果經濟環境繼續轉差,這些措施也不一定管用,馬價需要調整,又或者尋覓較廉價的供應,例如南非、南美等地,當然最終如果中國能發展出育馬業,也許就能像國產電動車或手機般迅速佔領世界市場,但發展育馬業沒有二三十年不為功,解不了燃眉之急。